- 详细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邮编:730070
- 联系电话:0931-5108989
- 学校性质:公办
- 上级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 学校特性:省重点
- 学校代码:10733
- 官网:
- 招生网址:
- 统一身份认证: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
学校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6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等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51个。
学校有教职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有高级职称人员64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6人,甘肃省科技功臣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陇原人才25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专家等22人。
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普通本科生17137人,硕士研究生3446人,博士研究生583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3万余人,涌现了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74项,到位总经费达5.5亿元,有10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79项,授权专利1142项,出版专著教材25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00余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30余项,在草业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品种选育、绿色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秘鲁、加纳、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原子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多项合作研究,设有校派访问学者项目、学生赴美双学位项目、留学甘农校长奖学金等项目,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77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几代农大人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多信息>>奖学金设置
一、国家和学校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成绩特别优异者,可享受国家奖学金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 ;
3、盛彤笙奖学金: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享受学校盛彤笙奖学金3000-4000元。
二、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认真努力的学生。共分三个等级,资助金额在2000元—3000元。
三、社会类奖(助)学(基)金
社会类奖助学金主要有:松下育英基金奖学金、兰州正大奖学金、何康奖学金、恒天然奖学金、日本真如育英会助学金、美国胡氏教育奖助学金、大北农助学金等10余项。
四、临时困难补助专项经费
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设立特困生补助,对因自然灾害或家庭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出现临时困难的贫困生视情况给予临时性生活补助。资助金额每人从800元至2000元不等。
五、勤工助学岗位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困难学生个人的努力获得一定的生活补助。
六、科研助理岗位
学校为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本科生提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接受教师专业辅导的实践机会,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科研创新能力,按照200-500元/月标准给发放补助。
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根据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或其委托代理金融机构的安排,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
此外,学校近年来不断改进和加强学生资助服务工作,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同时,实行“济困”和“济能”并重的措施,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每年资助约10000人,占在校学生人数的60%以上,奖助金额达40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