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考试合格标准及技巧
十、会车时,横向安全间距判断差,紧急转向避让相对方向来车,不合格。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紧急情况下转向避让相对方向来车,此动作是人的自然本能反应,一般没有时间或来不及观察同方向行驶的后方是否有车辆接近,结果是后方出现了危险的“盲区”,发生大事故的可能性“极大”。
破解方法:1、首先在思想上就要有安全第一的概念,2、会车时尽可能不要占用对方车道,3、控制车速,避开在狭窄的道路上有会车的可能,4、如果需要转向避让相对方向来车时,也应该在自己的车道上先减速,观察后面情况后再转向,一般对面来车驾驶人在正常状态下会采取减速动作的,真正危险的是你对后车造成的威胁,5、遇紧急情况在后方有盲区的情况下,转向角度也不要动作过大,采用给前面后面都留出部分合理的行驶车道的办法,在夹逢中求生存,也就是逼迫对方来车及后面的车辆让行或减速,虽然不文明但是有“自保”的可能(4,5,不赞成使用)。
学员拿证后单独上路驾驶时,也要非常注意前方正在超车或占道驾驶的车辆,因为真的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离这种“情况”远一些,避免自己成为受害者!
十一、车速超过限速规定,不合格。
首先要明确为交警部门什么要设置“速度限制”!限速标志一般设定在“人车汇集”的路口,视力盲区,转弯,狭窄的道路旁,这些地点是事故的高发地点。
高于限制速度的速度行驶,一旦有突发情况,在驾驶人以“本能”采取处理情况的动作时,就算反应够快,车辆性能够好,也不能有效避免危险的发生,例如,汽车以100公里时速行驶,从紧急踩死刹车到车完全停下,车辆大概需要走行30--40米,时间是以秒计的,而此时路上交通的参与者也没有足够的反应和采取相应行动时间,事故发生将难以避免!
“速度限制”是依前人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驾驶人应该有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安全概念!不要认为挺宽的路没有人也没有车,很安全,一些突发状况,没有人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破解方法:没有方法!驾驶车辆时注意力要集中,思想上提高警惕,严格按“交通法”规定的“速度”来驾驶车辆。
十二、直行通过路口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在通过有红绿灯的路口,一般人的想法是:有红绿灯的指示,左右两方车辆行人都会遵守规矩的,那就有些大意了,左右两方车辆因为着急抢行的,饮酒过量失控的,注意力不集中闯红灯的,最严重的是不顾红灯骑电动车的,目标小,速度快,而且这类选手闯红灯的概率都很大,也最危险!
在通过无红绿灯的路口,提前降速观察是必须的动作,因为没有红绿灯的指示,各方车辆都有抢行的心理,这时支路车让干路车先行的规则就显得很重要。
破解方法: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的路口:前提是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先将车速降下来,留出来足够的时间来仔细的观察,确认各方无异常情况,才能以合适的速度通过。如果考试时,左右摆头幅度要更大,这样可以看到的范围也就更大,行车的安全系数更大!!!
十三、遇有路口交通阻塞时进入路口,将车辆停在路口内等候,不合格。
如果路口交通已经阻塞,此时将车辆驶入路口,将车辆停在“路口内”等候,会严重影响车辆分流,形成车辆进不去出不来的局面,必将会造成新一轮阻塞。现在这种情况在路口经常看到。
破解方法:遇有路口交通阻塞时,将车辆依次停在本车道内(停止线内)停车等候,待阻塞解除后,再通过。或及早发现前方路口交通阻塞的情况,提前采用转弯,掉头等方式改变行车路线的方法。
十四、通过起伏路面时,车速控制不当,车辆严重跳跃,不合格。
表现为对车速和离合器控制不好,造成车辆颠簸,或严重跳跃,最易伤车伤人,
破解方法:熟练对离合器的控制及特殊路况应该选择的合适速度,一般来说,起伏路面车辆到“起”(上坡-峰顶)时,应该采用合适的油门低速半联动,到“伏”(下坡-谷底)时应该踩下离合器,不对车辆施加动力,自然溜到谷底后再加油冲坡,因为前轮过了还有后轮,或许有连续起伏,总之,在路面高度有急剧变化时,首先控制车速是必须的。
举例:出车管所的收费站处,就有短距离的连续减速坡,考试时可按照此方法进行。
十五、遇前车制动时不采取减速措施,不合格。
首先分析前方正常行驶的车辆为什么要制动呢?一定是有危险情况影响了它的正常行驶,跟在后面的车辆因为视线被前车遮挡的关系,不可能看到出现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既前方危险的程度,前方危险能否解除,前车是否会继续制动直到停车,在情况未知的情形下,按“危险”原则来采取减速措施是可以保证自己安全的!
破解方法:思想上提高警惕,与前方车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根据路段,路况,车流量,等情况,先设定一个合适的,与前方车辆应该保持的距离,不管前方车辆有什么动作(自然减速或制动),都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始终保持这个“相对安全的距离”,请参考交通法中关于“跟车”如何操作的规定!
考试时遇前车制动时,如果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了,有动作证明你有这个安全意识,这是重要的,未达到效果只是技术不熟练,不至于不合格!
十六、掉头。
1、不能正确观察交通情况选择掉头时机,不合格;
2、掉头地点选择不当,不合格;
3、掉头时,妨碍正常行驶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合格。
指掉头时,所选择的时机,地点不正确,掉头时有潜在的危险或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动作。
破解方法:选择法规允许掉头的地点,依据“转弯让直行”的标准,首先观察掉头地点前后的交通情况,确认无其他车辆快速接近,这样就不会有大的潜在危险,在遇有低速行驶的汽车和行人的路段,应该在合适的准掉头位置前停车让行,待路面出现交通空白后再做掉头动作,决定是否安全的要素是“时机”。
具体方法:1、观察后视镜,2、打左灯,3、进入掉头车道接近掉头地点,4、根据情况合理停车等候,5、进一步观察确认无妨碍无危险,6、掉头。
十七、起步、转向、变更车道、超车、停车前,开转向灯少于3秒即转向,扣10分。
做上述动作前,虽然开转向灯了,但是时间过短,尤其是多车道的高速行驶路段。(如在滨海大道变更车道驾驶)。没有给其他车辆驾驶人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就开始行动,相当于没有开转向灯就转向,会对多个车辆的行驶造成威胁,容易形成“连锁性”的危险状态,如果不幸遇到个菜鸟司机驾驶“其他车辆”,发生大事故的可能性也较大!
做任何动作前,一定要给他人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反应空间”,开转向灯既是提醒他人,也是提醒自己,给自己和别人留的余地越大越安全,另外:看后视镜的动作必不可少,一定要确认安全后,再做下一步动作!
破解方法:严格按“规定”驾驶车辆,多体会“反应时间”和“反应空间”的概念,通过观察,确认各方无危险后,再行动!
十八、行驶中不能保持安全距离和安全车速,不合格。
安全距离:指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应该与其他车辆保持的距离。
安全车速:针对不同的路况,路段,车流,人流,应该选择的合理的行驶速度。
距离和车速,是正常驾驶中“互相作用”的两大重点!简单说:车速快距离保持要远,相反,车速慢距离可以保持的稍近。
分析:遇有突发情况,虽然车速快,但是距离远就有足够的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车速慢,距离也不可太近,(极端例子如:骑自行车的人突然倒向路中间一侧,那么此时横向距离安全数值应该是自行车高度加人的身体高度的一半以上才安全。)
破解方法:严格按“规定”驾驶车辆,理论上:距离越远越安全,速度以合适为标准,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总之:给自己留多一些“安全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