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考试合格标准及技巧

  十九、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考试员认为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合格。

  这标准最难掌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有一些驾驶方法是徘徊在“法规边缘”的操作,比如:与路边骑自行车的人,应该保持的横向安全距离到底是多少,没有明确规定数值,如果根据常规判断,你自己可以肯定过去了没有什么危险,但是真的没有什么危险吗?人最具有不确定性,他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我们不可能清楚的。

  举例:骑自行车的人:他前方的正常行驶路线有石头挡路,他可能:1、躲避饶行,2、停下来,如果是躲避饶行,饶行的角度有多大?石头的大小,距路边的距离(位置),与他的年龄,性别,性格,骑车技术,是否懂交通规则,心理素质,是否载重,自行车车况,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是否饮酒,很多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处理方法:刹车,慢或停,等骑自行车的人回到他前方的正常行驶路线后再通过!)

  破解方法: 严格按交通法的规定驾驶车辆,并在此基础上给自己留更多的余地,事故往往发生在瞬间,准确观察判断其他车辆行人的动态,正确做出有“余地”的操作,把不可能的危险当成可能,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另外,考试时,考官知道学员的水平都较初级,遇情况时,为保证绝对的安全,学员认为刚刚好的处理时机,考官可能会比学员“提前”做出反应动作,所以,你应该比考官更早的做动作才能让考官满意!

  二十、通过积水路面遇行人、非机动车时,有不减速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扣10分。

  这个问题较简单,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将路上积水溅到其他行人或非机动车上,都是在考验驾驶人文明程度的底线,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反过来想一下,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是心情又怎么样呢?假如:路边人发现积水有可能溅到他身上,他本能的会躲闪,情急之下,可能不择方向,一旦出现新的险情,短时间内再次化解险情的可能极小,这样你就对他造成了:《间接的伤害》,后果相当严重,绝对不可忽视。

  破解方法:树立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的概念,遇积水路面附近有行人、非机动车时,一定先减速,再鸣喇叭提醒,选择离人、车较远的水相对较浅的路线,以稳定的低速通过。

  二十一、操纵转向盘手法不合理,扣10分。

  有人可能会这么认为,我双手不同时离开方向盘,也就是任何时候至少有一只手在准确的控制着方向盘,难道还有问题吗?

  回答是肯定有问题!我们应该掌握的原则是:每一个动作在合理的前提下,也同时在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假如,右转弯时,方向盘已打至合理位置,刚好你的手臂处在手臂功能的极限位置,如果此时左侧有情况你需要继续向右打方向盘避让,处在极限位置的手需要变换位置才能完成这个动作,但是手臂变换位置需要“时间”,而就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就有可能因避让不及时而发生险情,还有就是“手法”以左手为例,正常的方法左手手背应该在朝左方向,而不是其他方向,见过有单手驾驶车辆时,左手手背朝向驾驶人面部的,这样的“手法”就是使你的手臂功能处在极限位置,大幅度左打方向盘时,会影响有大概20厘米左右的有效转向距离,就会有危险事情的发生。

  还有用交X法(即手在方向盘内侧常见用于没有方向盘助力的大型货车)打方向盘的,可以在前轮沉重时有较好的效果,可是一旦此时前轮爆胎,则方向盘会向爆胎车轮方向急转,就会打伤手,通过涉水路,水底有大石头暗藏的,阻挡一侧前轮时,也会伤及手臂。

  破解方法:养成良好的操控方向盘的正确“手法”并把它变成习惯。原则是:每一个动作在合理的前提下,也同时在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左手为主,右手为辅,左手握在9-10点间,右手握在3-4点间,打方向盘时一手拉,一手推,并根据需要采用交替方法打方向盘。

  补充:

  1、交X法我也称为掏舵法,因为各地叫法不一,特此说明,此方法在重车打方向盘时确实能够用得上力,因为存在安全隐患,不建议采用。

  2、通过看不到水下情况的涉水路时,采用以两手掌心在3点9点位置向中间夹紧的方法,以两掌心对方向盘的摩擦力来控制方向盘较安全。即使有车轮突然遇到阻力,也不会伤及手指手腕。

  二十二、起步时车辆后溜,但后溜距离小于30厘米,扣20分;起步时车辆后溜距离大于30厘米,不合格。

  车辆起步时后溜见于坡路起步时,主要是抬离合器和放手刹动作配合不协调,属于技术不熟练范围,但是有些小坡容易被驾驶人忽视,或起步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是主要原因,按经验采用的依次停车距离,后溜距离小于30厘米,不会造成什么危险,如果后车因为种种原因(路口突然变灯光你急停),他也紧急停车后车头距离与你的车尾相当近,或驾驶人怕其他车辆穿插抢行,故意与前车保持相当近的距离,这时就有危险了,如果你没有发现这种情况,起步时车辆后溜大于30厘米以上,如果不幸的是后车是奔驰车,那就麻烦大了。

  破解方法:掌握好坡路起步的半联动技术,既放离合器到车轻抖时再放手刹,“特殊”情况下注意力要集中,养成起步前通过室内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的习惯,总之要谨慎而行!距离近了危险就大了,同时你在路口停车与前车距离也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建议2米以上,防止被溜。

  二十三、制动、加速踏板使用错误,不合格。

  这个问题的后果相当严重,产生的损失无法估计,一旦制动、加速踏板使用错误,本来是轻描淡写就可以化解的小问题(相当于没有问题),变成了有可能人车两伤的大事故,原因有以下几点:1、驾驶人水平相当初级且心理素质极差;2、因疾病疲劳等原因使驾驶人思维反应差错,3、紧急情况下驾驶人的误操作。

  破解方法: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发现一点点不正常的情况,脚就应该先放在刹车踏板上,训练时多练习右脚在油门和刹车踏板间转换的灵活性与快速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把习惯变成不通过思维的下意识的动作。

  考试时,考官会非常注意你的动作,如果有意识,有正确动作,效果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动作错误了,肯定不合格!

  二十四、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考试员认为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合格。

  这标准最难掌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有一些驾驶方法是徘徊在“法规边缘”的操作,比如:与路边骑自行车的人,应该保持的横向安全距离到底是多少,没有明确规定数值,如果根据常规判断,你自己可以肯定过去了没有什么危险,但是真的没有什么危险吗?人最具有不确定性,他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我们不可能清楚的。

  举例:骑自行车的人,他前方的正常行驶路线有石头挡路,他可能:1、躲避饶行,2、停下来,如果是躲避饶行,饶行的角度有多大?石头的大小,距路边的距离(位置),与他的年龄,性别,性格,骑车技术,是否懂交通规则,心理素质,是否载重,自行车车况,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是否饮酒。。。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处理方法:刹车,慢或停,等骑自行车的人回到他前方的正常行驶路线后再通过!

  破解方法: 严格按交通法的规定驾驶车辆,并在此基础上给自己留更多的余地,事故往往发生在瞬间,准确观察判断其他车辆行人的动态,正确做出有“余地”的操作,把不可能的危险当成可能,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另外:考试时,考官知道学员的水平都较初级,遇情况时,为保证绝对的安全,学员认为刚刚好的处理时机,考官可能会比学员“提前”做出反应动作,所以:你应该比考官更早的做动作才能让考官满意!

  二十五、不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或者民警指挥信号行驶,不合格。

  问题多发生在老手抱侥幸心理抢行,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失误。对考试的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交通规则的掌握程度及"过分紧张"导致的观察与动作不正确。

  破解方法:驾车进入路口前就远距离观察信号灯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观察路边指示标牌选择行驶方向,提前降低车速,按行驶方向在车道分界线的实线前面,就进入选定的车道,转弯车辆同时打开转向灯,在路口停止线内依次停车等候,如路口中间为交警用手势指挥,则按交警手势指挥决定何时起步。

  考试时遇前方有路口,一般是考官发出指令,或者学员主动提前向考官征求前进方向,确定后,提前驶入相应车道。

  二十六、通过路口时的有关考试标准:

  1、通过路口前未减速慢行,不合格;

  路口是人车汇集的地方,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进入路口前,必须先减速,做好刹车,鸣笛提醒等准备动作,同时观察其他车辆行人动态,与其他车辆行人保持必要的横向安全距离,低速通过!

  2、直行通过路口不观察左、右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直行通过路口时,谁也不能保证左右方向,没有闯信号的,醉酒驾驶的,尤其是不懂交通规则的骑车人,就算有灯光控制的交*路口,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先减速,快速摆头观察有无异常情况,确认安全后再加速通过!

  3、转弯通过路口时,未观察侧前方交通情况或未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侧、后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转弯时,最大的危险来自右后侧的骑车人,因为你的车速已经减慢,而他的速度不一定慢,如果转弯前未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距路边没有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其次后方车辆也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所以必须观察后方情况,自己走合理的转弯车道,并给骑车人留出来安全车道。

  二十七、直线行驶时不了解车辆行驶速度,扣10分。

  不了解车辆行驶速度,主要是技术不熟练或注意力不集中,在可能有危险的路段如果不了解,且不能很好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当时的车速,可能的后果是超速罚款或影响到其他车辆正常行驶,如果改变了当时路段上车辆顺畅行驶的平衡,就会对其他车辆行人造成一些潜在威胁。

  学员应该掌握的是,准确判断出视线良好,道路宽阔空闲路段,或车多人多的路段,分别选择合理速度。

  破解方法:根据"路况"选择合理的行驶速度,从技术上讲:每个档都有一个与它相适应的合理速度,应该熟练掌握。针对不同路段,选择不同的速度(档位),驾驶车辆时,注意力要集中,总之,车辆一定是要在你的掌握之中按需要行驶!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