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用药之呼吸系统篇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儿童疾病谱首位。
单就我国感冒药而言,
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而且种类繁多,
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常含有同一成分,
重复使用极易引起中毒。
解热镇痛药
一
解热镇痛药属对症治疗,
有时可因用药掩盖了症状而影响诊断,
故对诊断不明的小儿应慎重使用;
选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儿童易接受剂型,
不推荐儿童使用针剂!
目前认为最适于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适用人群: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儿童用量: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4~6小时1次,1天最多4次。
儿童选用品种:液体剂型、颗粒剂、栓剂。
服用常规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少数患儿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通常与高剂量长期用药、过量用药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异常有关。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该药通常不发生过敏,但小于5%的阿司匹林过敏患儿服用该药后可能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儿慎用。
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
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如儿童用的
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
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等。
如果必须同时使用
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其它药物,
累计的剂量应该在推荐的范围内。
布洛芬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
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
适用人群: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儿童用量:每次最大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
布洛芬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其解热镇痛作用在5~10mg/kg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在给药后3~4h体温降低最大。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儿童禁用。
服用常规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1%。1%~3%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少见的不良反应为下肢水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血病减少等。
先查明咳嗽、咳痰的原因,
区别咳嗽性质和痰的性状,
有针对性地选择祛痰药;
糖浆剂不应用于母乳喂养的婴儿,
因为糖可降低婴儿对母乳的兴趣。
祛痰药分类
恶心性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氯化铵、碘化钾、远志、桔梗等,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的恶心,反射性地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黏液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如黏多糖、黏蛋白,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黏度降低而易于咳出。
黏液调节剂:如溴己新、氨溴索等,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产生黏液的细胞,促其分泌黏滞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的流变性恢复正常,痰液由黏变稀,易于咳出。
镇咳药
三
儿童一般应少用镇咳药,
多痰或肺淤血患儿应禁用。
少数剧烈咳嗽
或伴有胸痛和高张性气胸的患儿,
可给予镇咳药,
但必须严格控制、谨慎应用。
儿童必须禁用具有成瘾性的中枢镇咳药,
如可待因及含可待因的复方制剂。
儿童使用镇咳药3~7d若效果不明显,
应作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镇咳药分类
中枢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如右美沙芬、可待因、喷托维林,多用于无痰的干咳。右美沙芬常与祛痰药或第一代抗组胺药组成复方制剂。
周围性镇咳药:为抑制咳嗽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任何一个环节而止咳的药物,如甘草硫浸膏等。
鼻减充血剂
四
普通感冒或存在
鼻塞、流涕时,
可用含伪麻黄碱制剂
缓解鼻塞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婴儿应慎用局部减充血剂。
伪麻黄碱
目前,伪麻黄碱是儿科最常用的口服鼻减充血剂。
伪麻黄碱常用其盐酸盐。主要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间接发挥拟交感神经作用。可选择性地收缩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且对心率、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弱。
盐酸伪麻黄碱有多种剂型,目前儿科临床常使用复方制剂,联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等。
本文来源:人卫儿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