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学制?9年上完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辟谣了

导语 在教育部发布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后,网上就有传“缩短学制”“高中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等离谱的说法。目前,教育部及各实验区都进行了辟谣。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在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圳榜上有名

  此前,深圳市获教育部批复成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深圳市教育局也公布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100所实验校名单。

  

  缩短学制,小初高9年读完?

  10月17日,有自媒体公众号将上述官方信息以及网上自媒体相关信息“综合”,得出深圳或将“缩短学制”的结论,此外,网贴还称深圳或将实行“中考分特色考试” “普及高中,高中分特高、普高、职高”“将目前技校全部下放为职高”“大学改革,三分之一以上大学改为工科或高级蓝领大学,专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工业4.0打基础”等新型教与学模式。

  

  据教育部官微消息,不只是深圳,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通知发布后,有微博、微信账号发布“实验区将探索缩短学制、高中前完成基础教育等举措”的不实内容。

  各实验区就此纷纷辟谣,并提醒网友不要轻易采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教育部门辟谣深圳市教育局辟谣:

  该网传说法均尚无官方依据,类似信息应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及公众号发布为准。对非官方渠道的信息,深圳市教育局提醒广大家长勿轻易采信

  并且,深圳教育局官方号还转发了教育部的辟谣公告。

  

  教育部辟谣:

  “实验区将探索缩短学制、高中前完成基础教育等举措”属于不实内容

  

  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目的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等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各实验区都以党委、政府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专门印发了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验内容和举措。各地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虽然深圳目前没有公布,但从入选城市金华、上海等公布或部分公布的改革实验方案可以看到,并未涉及“学制缩短”等内容。

  深圳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多个实验区

  既要综合改革,又要示范引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目标定位和深圳十分契合。

  事实上,深圳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多个实验区,例如首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与此同时,很多项重点任务在深圳先行先试,例如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新型公办园建设、责任督学挂牌督导……

  而这些改革创新也推动着深圳教育跨越式发展,可以通过这些数字一览深圳基础教育取得的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绩:

  2020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1万个,再创历史新高。强力推进公办园建设工程,全市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从两年前的不足4%跃升至51.6%,普惠园(含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86.2%。

  2021年秋季,深圳共有103所学校“上新”,新增学位超10万个;全市58.73%的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籍子女,比例一线城市最高。

  全市目前已建成28个中小学教育集团。2021年,引入广东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国内名校来深合作办学。

  率先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午餐午休服务。全市96%的义务教育学校提供了午餐午休服务,课后服务财政资助经费由每生每年350元提高到1000元,覆盖到全市所有公民办中小学。

  深圳课后服务典型经验获教育部推广,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计划单列市、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城市。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100%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2%。

  开启“官方带娃”模式,确定25所试点学校,各区各校展开丰富多彩的暑期托管服务,推出系列特色课程,为学生们提供全新的假期打开方式。

  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评选中,深圳教师获特等奖2项,占全省的2/5;一等奖30项,占全省的31%,数量和占比均为全省第一。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