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
- 联系电话:01064286231
- 学校性质:公办
- 上级主管部门:教育部
- 学校特性:211 国重点 双一流
- 学校代码:10026
- 官网:
- 招生网址: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瑶琪,校长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含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6184人,专任教师1727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8人,并拥有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从丰厚的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将“以文化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74人,其中研究生6029人(博士生1590人、硕士生4439人),本科生8937人,留学生508人。另有网络教育学生20813人。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药事管理、护理学、英语、法学、生物工程、中西医临床医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医骨伤科学16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囊括4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5个专业学位类别,囊括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以及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所在单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
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62个,包括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哲学科学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岐黄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部、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
学校现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4家在京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近年来,学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指导思想,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新模式,支持附属医院在地方搭建高质量中医药区域服务平台。另有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19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学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4个。建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6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3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44个。
建校伊始,学校就成为新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医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到目前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6年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我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牵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大学联盟,打造合作典范,推进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开创了中国大学在海外办中医特色医院的先例,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典范。学校首创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北中医方案”,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俄罗斯中医中心成功取得俄罗斯联邦医疗机构资质,成为俄罗斯第一家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的中医特色医院。澳大利亚中医中心积极推动针对西医生的中医学历教育,两届中医学硕士学生成功毕业。美国中医中心瞄准中医特色及医学前沿,围绕癌症、癫痫、儿科疾病、生殖疾病等成功举办多次高端学术会议,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成为中美两国在医学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学校主办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4本高水平学术期刊,是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等重要学术交流和宣传推广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入选北大核心、科技核心和CSCD数据库,入选T1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项目,荣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迈入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守正创新作为发展思路,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全面建成中医药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各项数据截止到2023年3月)
更多信息>>录取批次的安排
学校按照教育部及各省市招办录取规定进行录取。?xml:namespace>
学校按各省市级招生部门投档规则调阅学生电子档案,调阅比例不超过公布招生计划的12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原则上以生源省份学校相应计划数的105%左右调档(或根据生源情况,学校与各省(市)级招办商定具体调档比例)。
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填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先报学生。
学校对已调档的学生,采用分数和所填报专业志愿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生专业。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为3,3,1,1分依次递减(以高考满分750分为基准)。同等条件下与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对投档成绩低而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对同分数考生的录取由学校决定;对实行高考科目改革的省(市),学校按学生分数和等级择优录取。
学校对享受各种加分政策的学生,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的规定加分提档,但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在实考成绩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享受各种政策加分的学生。自主选拔录取相关的考生,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及《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相关规定执行。
学校的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建议中医学(五年制除外)、管理类、英语(医学)、护理学(对外交流方向)等专业以高考考试科目选择英语的学生报考;英语(医学)专业须有英语口试成绩。
护理学(对外交流方向)、护理学、护理(高职专科)专业男女生不限。建议身高1.60米以下的女生慎报。
当报考我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将依次接收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
根据医药类专业培养特点,学校建议残疾学生、传染性疾病者慎报,色盲色弱者不宜报考。其他体检条件均按教育部有关体检指导意见执行。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加分政策
学校对享受各种加分政策的学生,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的规定加分提档,但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在实考成绩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享受各种政策加分的学生。自主选拔录取相关的考生,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及《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相关规定执行。?xml:namespace>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录取,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录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转专业的实施办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将从部分优秀一批本科学生中实施转专业的政策,新生入学后可依照《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进行申请与参加考核等。
其它
奖学金设置
(一)国家奖项
1.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奖项,金额为每学年8000元/人。
2.国家励志奖学金(含助困性质的奖励):国家励志奖学金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奖项,金额为每学年5000元/人。
(二)学校奖项
学校奖学金是由学校财政支出,共分三等,分别为特等、一等、二等奖学金。
1.特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1%和专科(含高职)学生总数的0.5%。金额为每学年6000元/人。
2.一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6%和专科(含高职)学生总数的3%。金额为每学年3000元/人。
3.二等奖学金:获奖比例为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10%和专科(含高职)学生总数的5%。金额为每学年1500元/人。
(三)社会奖项
1.505奖学金(隔年发):学习优秀奖1000元/人,学习进步奖500元/人。
2.檀诚奖学金:每年50人,每人1000元。
3.仁和奖学金:每年30人,每人2000元。
4.国讯奖学金:每年100人,每人1200元。
5.其他奖学金:包括企业和校友赞助,每年随时更新。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一、助学金
(一)国家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由教育部出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
2.新疆补助:由新疆教育厅拨款,用于补助品学兼优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困难学生。
3.单项临时补助:由北京市教委出资的学生各项生活补贴等。
(二)学校助学金
1.特困补助: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特殊困难,学校出资给予的一次性资助,一等1000元,二等500元。
2.灾难性临时补助:由学校出资对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补助。
(三)社会助学金
1.默克雪兰诺助学金:每年10人,每人2250元。
2.檀诚助学金:每年30人,每人2000元。
3.仁和励学金:每年100人,每人2000元。
4.国讯助学金:每年100人,每人800元。
5.其他助学金:包括校友及个人捐助,每年随时更新。
二、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的个人信用贷款,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申请,个人贷款总金额不得超过6000元/年。
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生可在入学前在当地办理生源地贷款,也可入学后在学校申请办理贷款,但二者只可选其一,不可重复。
(二)在生源地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后,开学报到时需将贷款相关资料交给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便学校及时进行网上确认工作。
(三)在学校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需准备以下材料:
1.民政部门盖章、家长签字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个人书面申请(A4纸大小)。
3.本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A4纸大小)。
4.父母签名的家长知情同意书(A4纸大小)。
5.父母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A4纸大小)。
三、勤工助学
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搭建平台,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标准和学生所学专业学制年限收取学费,学生于每学年报到注册时交纳。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英语(医学)、护理学(涉外方向)专业为5800元/年,其中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前五年按照中医学本科生标准收取学费,从第六年起按照国家当年研究生相关收费政策执行;管理类、护理学、法学(医药卫生)专业为5000元/年;高职专科为7000元/年。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