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咪表今年将重出江湖 收费谁管明日开讨论会

  深圳咪表今年将重出江湖 收费谁管明日开讨论会

  

  在福田百花五路,咪表停车位只剩下铁杆。

  深圳咪表今年将重出江湖,成为路边停车恢复收费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咪表谁来管”引起广泛关注。专家表示,谁管理收费问题成为咪表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深圳不能重复私人管理咪表进行收费的错误。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回应,明天将组织专家、媒体、市民、人大代表等进行关于“深圳治堵24策”讨论会,谁对路边停车收费、谁负责停车收费管理等问题将在会上给予解答。

  或设专门停车收费管理员

  实施路边停车收费之后,谁负责对咪表进行投资?只由咪表收费还是电子咪表+人工结合?2012年出台的《深圳市机动车道路停车管理办法》(送审稿)(简称《办法》)中提出,市交委是主要具体营运单位,负责停车设施日常运营管理,对道路停车泊位内违规停车行为依法查处等。

  《办法》提出“市交委可以委托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来具体负责实施”,提出“道路停车运营单位”、“道路停车管理人员”两个概念。道路停车管理运营单位负责设置咪表等道路停车设施、对路边停车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收停车费,受交通管理部门委托对停车位以内的违规停车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协助交警对停车位以外违规停车行为进行管理等。而道路停车管理人员是具体负责停车收费管理人员,但他们是否属于行政公务员?是否有权进行行政性收费?无明确规定。

  咪表不能由私企经营管理

  早在1997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实行咪表收费,当时的市政局与高戍达公司签订协议,私企高戍达公司成为收费主管单位,被赋予收费权。但是,深圳咪表停车收费政策被称“公家收费,肥了私人腰包”,频遭诟病,2007年协议终止。深圳弃用咪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费主体不合法。资料显示,国内采用过咪表管理停车的城市至少50个,因存在管理混乱、收费主体权责不明等问题,多个城市最终弃用咪表。

  “提高停车费,路边停车不免费,这些新政策真没到实行的时候,即便实行,也不能再让私人来搞咪表。”昨日,市人大代表郑学定说,曾经调研发现交由私企经营咪表有很大弊端:一是公权力变成私人垄断经营的资本,造成极大腐败;二是咪表设施非常不合理,不仅起不到疏导交通目的,还影响全市公共交通秩序。希望咪表重新启用,要汲取教训,做好管理。

  建议分时段路段区域收费

  市人大代表杨勤则表示,路边停车收费不应是长期政策,执法主体应是警察。收费员可以通过行政赋权方式进行收费,但只能辅助警察执法,收费尽量电子化,同时将收费过程等公开。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江认为,目前拥有执法资格的只有深圳交警。咪表停车应淡化经济效益,强化管理效应,收费很有讲究,如高峰时期高收费,凌晨时间不收费,分时段、路段、区域收费。合理计价,在不同时段、地区、道路上下浮动,哪个地方设置多少咪表,需要由专业机构介入规划。

  香港经验

  咪表收费至今没涨价

  截至2011年年底,香港约有31900个指定路旁泊车位,其中约18000个泊车位设有停车收费表(俗称咪表),均采用八达通卡收费。咪表收费分两种:每15分钟2港元、每30分钟2港元。香港咪表收费自1994年制定以来,至今没有调过价格。

  香港运输署在不妨碍交通路旁位置设泊车位,在一些泊车需求较大路旁泊车位设置咪表。路边咪表车位无人值守,采用先自助付费后停车模式。为了避免有人长时间占用车位,咪表泊车位分三种颜色:黄色咪表一次可付费停半小时,咖啡色咪表一小时,蓝色咪表两个小时。咪表车位收费时间为周一至周六上午8时至午夜12时,周日与公众假期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在不收费的午夜时段,许多车主也选择将车停在咪表泊车位,以节省停车费。

  由于咪表收费比停车场便宜,为防止车主违例超时停车,香港运输署在一些上落客货需求殷切的地点竖立“停车等候会被检控而不予警告”交通标志,以及划设黄色的道路标记,提醒驾驶者有关道路范围内严禁泊车,警方可在不作事前警告情况下对违例停泊车辆作出检控。2006至2010年,香港警方发出违例泊车定额罚款通知书平均每年有70万份。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推荐排行

最新阅读


反馈